當前位置:首頁 > 五行掌起式

五行掌起式

2024-05-03 熱度:16519

形意拳五行拳步伐要蹲低點還是高點

形意拳五行拳動作要領
形意拳五行拳動作要領
天下讀書人心意 >《健身》
閱73轉22024.12.03關注
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中最基本的拳法,主要包括劈拳、鑽拳、崩拳、炮拳與橫拳五種拳法,下麵是對於形意拳五行拳動作要領的講解,形意拳需要多加練習,才能熟能生巧,才能領會到其中的威力所在。
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
形意拳五行拳之劈拳
劈拳是以左右劈掌和左右步輪流交換進行的一種練習,拳勢和順嚴謹.古譜中稱為"五行之首,其形似斧,有劈物之意",它和崩、鑽、炮、橫拳合稱五行拳,既是形意拳的基礎拳套,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。
一、預備式:預備式為三體式。
二 、劈拳右起式:
1、由三體式起,左手下落變拳(隨落隨變拳),右手同時握拳,兩拳心翻轉向上,靠在肚臍兩旁,兩前肩緊抱腹部的兩側;眼看前方。
2、左腳向前墊步(長約一腳左右),腳尖外撇約45度,膝部微屈,重心移於左腿,右腳不動,右腿後蹬,成似直非直狀;同時左前臂外旋,左拳經胸前由下頦處向前上方鑽出,路線走成弧形,拳心斜向上並微向外傾斜,小指向上翻轉,肘尖下垂,整個伸出的左臂要彎曲適度,不能伸直,左拳高與鼻尖平,右拳不動;眼看左拳。
要點:
1、身體方向不變,握拳時要卷緊,胸腔不可緊張,不能憋氣;左手下落要走圓弧路線,由落而抽,不是直線抽回;兩肩仍下垂,兩臂緊靠兩肋,兩手變拳後要同時在腹前翻轉,不可有先後。
2、左拳前伸必須與墊步動作一致;在鑽拳和墊步時,身體方向不變,後肩不可前扣使兩肩平行;左拳要貼胸上提,在口前再用力向前鑽出;同時腰要塌,頭要正。
三、劈拳右落式:
右腳盡力向前邁一步(抬腳不要過高),膝部微曲,左腳隨之也向前跟進半步,重心仍坐於左腿;同時右前臂先向外旋,右拳經胸前由口前鑽出,隨即劈臂內旋,右拳變掌向前劈打,掌心向前下方,肘部微屈;左拳隨之向內翻轉變掌下落於腹前,拇指緊靠肚臍部位(與前左式三體式相同,惟步幅較小);眼看右掌食指。
要點:
右掌下劈要與右腳落地協調一致;邁步時身體不可向上竄起,應保持平穩;身體及上下肢動作要點與三體式相同,惟步幅略小。
四、劈拳右起式:
1、右掌下落變拳(隨落隨握拳),左手同時握拳,兩掌心翻轉向上,靠在肚臍兩旁,現前臂緊抱腹部兩則;眼看前方。
2、右腳向前墊步,腳尖外撇約45度,膝部微曲;左腳不動,左腿拍蹬,似直不直重心移於右腿;同時右拳由下頦處向前上方鑽出,拳心斜向上方,並略向外翻轉,肘尖下垂,右臂不要伸直,右拳高與鼻平;左拳不動;眼看右拳。
要點:
與前左式墊步完全相同,惟左右相反。
五、劈拳左落式:
動作與要點均與上劈拳左落式相同,惟左右相反。如繼續前進練習,則仍墊左腳,進右步劈右掌,成劈拳右落式:如此可以左右式反複交替進行練習。
六 、劈拳回身:
轉身時需劈出左掌,然後左掌下落變拳,右掌也隨之變拳,兩拳心翻轉向上,靠在腹部兩旁,左腳隨即以腳跟為軸,腳尖裏扣,身體隨之向後轉180度,右腳腳尖為軸向後扭直,腳跟略提起成右虛步;眼看前方。
要點:轉身時,身體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搖擺;扣左腳,落左手與轉體要完整一致;眼神隨轉體平視前方,不可低頭彎腰;腰要塌住,頭要上頂。
七、劈拳右起式:
右腳向後墊步,腳尖外撇,膝部微屈,左腳不動,左腿向後蹬,似直不直重心移於右腿;同時右拳經胸前由下頦向前上方鑽出,拳心斜向上方,小指向上翻轉,肘尖下垂,右臂不要伸直,右拳高與鼻不,左拳不動;眼看右拳。
此後動作又可左右式交替向起式的位置打回去,待出左掌之後再轉身,轉身動作和要點與上劈拳回身相同,惟方向相反。
八、劈拳收式 :
1、打至起式位置,轉過身來,墊右腳,鑽右拳,再進左步,劈出左掌,右腳跟進半步,成劈拳左落式。
2、左腳收回靠攏右腳跟,同時左臂屈回胸前;然後兩臂輕緩垂於身體兩則,身體隨之輕緩站起,仍斜向前方。注意向下沉,兩放鬆;眼不視前方。
以上介紹的是活步(跟步)劈拳的練法。初學階段最好先練定步的打法。其動作及要領與活步相同,惟步落時後腳不向前跟步。定式步幅較大。與三體式大致相同。先定步劈拳,再練習跟步劈拳,更有利於初學者打好基礎。有些地區流行的劈拳采取立拳下劈練法,要領與劈掌練法一致,惟手形不同,不另作介紹。

五行手勢有知道的不?就是單手的一個姿勢,要中國傳統的,火影忍者的免了...

五行是沒有根本手印的,道家一開始並無手印一說,佛教傳入後才有的手印例如劍指之類,所謂五行手印在佛家有五方如來手印,可能是你被小說誤導了

大拇指對應中央土,念毗盧遮那佛佛號或,觀中央土氣入大拇指骨中。
食指對東方木,念東方不動佛聖號或,觀想東方氣入食指骨中。
中指對應南方火土,念南方寶生佛聖號或,並觀想南方火氣入中指骨中。
無名指對應西方金,念西方阿彌陀佛聖號或,並觀想西方金氣入無名指骨中。
小指對應北方水,念北方不空成就佛聖號或,並觀想北方水氣小指入骨中。
手印:雙手五指如蓮花盛開般,五指掌心向上。
手印是身體氣脈的指揮器及接收器,我簡說手印的運用:
手掌向上,名收氣升氣。
手掌向下,名瀉陰氣降火氣。
手掌向外,名發氣施氣接氣。
手掌向內,名補氣點火,回陽補陽。
五指手印的組合有表形表法印,如蓮花印是表形表法印。
又有調整氣機印,如木印火印等。
人身有數種氣脈,同一手指,有水穀脈,又氣脈,又有血脈,更有骨脈,故結起手印來千變萬化。
又如大拇指為空大,食指風大,拇指扣食指,名風歸空。
中指為火大,拇指扣中指名火歸空。
又如食指為木氣,扣食指又名木歸空,調整木脈。
又如扣中指又名調火脈。直立中指名發火氣收火氣。
又如食指為火為嗔心,要降嗔心降扣食指。
要發財增益扣中指。要降我慢,也是扣中指。
要降貪心,扣無名指。
要降淫心嫉妒心,扣小指。
從拇指到小指,空風火水地一重脈。土木火金水又為一重脈,修證時四大五行不調,根據自身的須要來結手印調氣脈。這方麵的內容我簡說如上,如果要詳細的,以後有空了再說。
以上,所說的五方佛聖號及,每天早晚應專修半小時以上。每一手指應持佛號或應在十萬遍以上,修七七四十九天。這個修成後,再修穴竅脈輪,用手印去加持,打開氣脈,這一步修持是修證的第一步。

楊氏十三刀口訣

楊式太極刀又稱十三勢刀,是楊家太極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,它是以太極拳的方法、要求、風格、特點和應用來進行培訓的刀術。該刀法刀式不多,但式式均能衫,化人攻人尤為神妙,有砍、剁、_戳、劃、刮、撩、紮、捋、劈、纏、扇、攔、滑等十三字塊和砍剁、刺紮、戳豁、撩腕八種刀訣。
太極刀訣(一)
七星跨虎意氣揚,白鶴晾翅暗腿藏。
風卷荷葉隱葉底,推窗望月偏身長。
左顧右盼兩分張,玉女穿梭應八方。
獅子盤球向前滾,開山巨蟒轉身行。
左右高低蝶戀花,轉身捛撩如風車。
二起腳來打虎勢,鴛鴦腿發半身斜。
順手推舟鞭作篙,翻身分手龍門跳。
力劈華山抱刀勢,卞和攜石鳳回巢。
太極刀訣(二)
七星跨虎交刀勢,騰挪閃展意氣揚,
左顧右盼兩分張,白鶴展翅五行掌,
風卷荷花葉內藏,玉女穿梭八方勢,
三星開合自主張,二起腳來打虎勢,
披身斜掛鴛鴦腳,順手推舟鞭作篙,
下勢三合自由招,左右分水龍門跳,
卞和攜石鳳還巢。

五行掌的介紹

五行掌是長樂幫第一高手貝海石的看家本領。五行掌在當時江湖上享有大名,貝海石曾經一晚間於相隔二百裏的三地分別殺死“冀中三煞”,成為武林中一提起來便人人聳然動容的大事,用的自然應該就是五行掌。五行掌招式淩厲,變幻莫測,隨著步法變動,抓,彈,拍,拿等招數一一發出,能在兔起鶻落中變換,令敵人防不勝防。

八卦拳裏五行所對應五種拳勁分別是什麼?分別是怎樣的拳勁啊?

八卦拳八卦掌全稱“遊身八卦連環掌”,一般把它歸為內家拳的一種。 武功介紹 “八卦”最早見於《周易》:“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。八卦原指八個方位,即北、南、東、西、西北、西南、東北、東南。八卦掌以掌法為主,其基本內容是八掌,合於八卦之數;在行拳時,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,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,而不像一般拳術那樣,或來去一條線,或走四角,所以稱為“八卦掌”。其實,八卦掌與八卦並無什麼內在聯係。 目前流行的八卦掌,又名“遊身八卦掌”或“龍形八卦掌”,為董海川(1796年-1882年)在北京所傳。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。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,內外兼修。不僅有強身健體之功用,而且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,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,享譽武林。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(走圈)為主的拳術。也就是,以自己的一個臂長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,然後沿著這個圓走圈。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,內外兼修。可以強身健體,而且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。也有一個例外,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條直線上打拳。 傳統八卦掌經許多名師的不斷研究,以八卦為理論基礎,一圈八步八個掌勢,以單換掌為基本掌勢,套路非常靈活,並不固定,習練者的不同,套路也不相同,但是現在許多演練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這個傳統了。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靈活性,要求練者在不斷走圈中,改變敵我之間的距離及方向,避正擊斜,伺機進攻;出手講究隨機應變,發揮掌比拳和勾靈活多變的特性。其手法有推、托、蓋、劈、撞、搬、截、拿等。 八卦掌的運動特點是:一走、二視、三坐、四翻。這些特點為發展身手的捷徑、靈活,特別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鍛煉條件。八卦掌以“行樁”、“蹚泥步”內功功法為入門基礎,以擰翻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,以掌法的變化為主要技擊手段。內外兼修,強調身心合練,身捷步靈如龍遊空,擰翻走轉掌法幻變無窮。出手成招,剛柔相濟,踢打摔拿溶為一體。擰裹鑽翻,避正打斜, 圍圓打點,循循相生無有窮盡。 八卦掌以掌代拳,步走圓形,突破了以拳為主、步走直線的傳統拳法,為中國武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。其步法以提、踩、擺、扣為主,左右旋轉,綿綿不斷。八卦掌以走為上,要求意如飄旗,氣似雲行,滾鑽爭裹,動靜圓撐,剛柔相濟,奇正相生。好手行拳,真個是行如遊龍,見首不見尾;疾若飄風,見影不見形;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,常常能使對手感到頭暈眼花。以此應敵,則避實擊虛,手打肩撞,皆可以意為之。 八卦掌技法以實戰為主,同時在強身健體,卻病延年上有獨特的功效。 八卦掌另有對練和散手,器械有刀、劍、棍、鴛鴦鉞等,其步法要求與掌法相同。八卦刀又名“八盤刀”,長1.4米,重2公斤,其長度和重量都超過一般的單刀。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: 春秋刀 戰身槍 連環劍 連環純陽劍 連環蟠龍棍 五行棒 昆侖鏟 八卦刀 功理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,主要講究: (一)八要: 1.三形三勢:三形即“行走如龍,動轉若猴,換勢似鷹”。 三勢即“步如蹚泥,臂如擰繩,轉如磨磨”。 2.三空三合:三空即:“手心涵空,腳心涵空,胸心涵空”。 三合即:“意與氣合,氣上力合,力與意合”。 3.三圓三頂:三圓即“脊背要圓,兩膀抱圓,虎口張圓。” 三頂即“舌頂齶,頭頂天,掌頂前”。 4.三裹三敏:三裹即“氣要裹,肩要裹,兩肘要裹”。三敏即“心要敏,眼要敏,掌要敏”。 (二)九論 "九論"是:論身、論肩、論臂、論指、論手肘、論股論足、論穀道、論腿。 1. 論身:頭正身直,虛靈頂勁,以腰為軸,跨為先鋒。 2. 論肩:肩宜鬆,鬆則肩穴開,氣貫全身。 3. 論臂:前臂圓則內勁伸出,似曲非曲,似直非直,曲如弓形其力無窮。 4. 論指:食指勾眉,中指上指,無名、小指並攏,大指微扣。 5. 論手肘:前手向外推,後手向下墜,前肘對準腳跟,後肘對準後腳尖。 6. 論股:前股領路,後股坐勁。 7. 論足:裏足直出,外足微扣,足扣要小,足擺要大,足如趟泥,平起平走。 8. 論穀道:股道上提氣通督脈,接至任脈,氣如丹田,此所謂提肛實腹。 9. 論腿:上腿帶動跨部,小腿後膝帶動踝部。 歌日:十要九論理要明,生花變化妙無窮。 若能悟出此中妙,周身渾圓任意行。 (三)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講究: 1.掌型掌法: 掌型有仰掌、俯掌、豎掌、抱掌、穿掌、劈掌、 撩掌、挑掌、塌掌、撞掌、掖掌等。 掌法主要有:推托帶領,搬扣劈進。穿閃截攔,沾連粘隨。 削砸劈挎,纏挑刁鑽。撩塌掖撞,片探切翻。 2.步型步法: 步型:掰步、扣步、仆步、半馬步等。步法:起落擺扣,進退跟撤,開掰插閃等等。 3.腿型腿法: 兩腿形似剪,行步如蹚泥。腿法:擺扣踢曲,兜崩翻踹,劈蹬截切。八卦掌有明腿、暗腿之用,但以腿掌齊至,暗腿為主。 4.身型身法: 八卦掌身形似遊龍,腰如軸立,身法講究擰裹鑽翻,圓活不滯,身隨步動,掌隨身變,步隨掌轉,上下協調。 周身一動無有不動,擰旋走轉似流水,上下翻動如驕龍。八卦掌的技擊原則: 以掌為法,以走為用,溶踢打摔拿為一體,循循相生無有窮盡。避正就斜,順勢順勁,虛實莫測,脫身化影。柔則綿裏藏針,沾粘隨化;剛則冷彈崩炸,迅如閃電驚雷。 八卦練功者從行步入手,內功為基,正形、通氣、懂勁、熟技、明變。以八大掌為母掌,演化出不同風格的實用掌法和套路.八卦掌的器械種類很多,尤以八卦刀最為著名。 八卦掌不但是我國著名的三大內家拳之一,在國內各地廣為流傳,而且更為國際友人所喜愛而廣為傳播。 程式八卦掌總訣 八卦掌,走為先,收即放,去即還,變轉虛實步中參。 走如風,站如釘,扣擺轉換步法清。腰為纛,氣為旗,眼觀六路手足先。 行如龍,坐如虎,動似江河靜如山。陰陽手,上下翻,沉肩墜肘氣歸丹。 抱,勿散亂,氣遍身軀得自然。扣擺步,仔細盤,轉換進退在腰間。 腳打七,手打三,手腳齊進莫遲緩。胯打走,肩打撞,委身擠靠暗頂膝。 高不扼,低不攔,迎風接進最為先。數語妙訣掌中要,不用純功亦枉然。 八卦掌技法以實戰為主,同時在強身健體,卻病延年上有獨 特的功效。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,主要講究。 (一)、八要: 1.三形三勢:三形即“行走如龍,動轉若猴,換勢似鷹”。 三勢即“步如蹚泥,臂如擰繩,轉如磨磨。 2.三空三合:三空即:“手心涵空,腳心涵空,胸心涵空。” 三合即:“意與氣合,氣上力合,力與意合。” 3.三圓三頂:三圓即“脊背要圓,兩膀抱圓,虎口張圓。” 三頂即“舌頂齶,頭頂天,掌頂前” 4.三裹三敏:三裹即“氣要裹,肩要裹,兩肘要裹。”三敏即“心要敏,眼要敏,掌要敏。” (二)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講究: 1.掌型掌法:掌型有仰掌、俯掌、豎掌、抱掌、穿掌、劈掌、 撩掌、挑掌、塌掌、撞掌、掖掌等。 掌法主要有:推托帶領,搬扣劈進。穿閃截攔,沾連粘隨。 削砸劈挎,纏挑刁鑽。撩塌掖撞,片探切翻。 2.步型步法: 步型:掰步、扣步、仆步、半馬步等。 步法:起落擺扣,進退跟撤,開掰插閃等等。 3.腿型腿法: 兩腿形似剪,行步如蹚泥。腿法:擺扣踢曲,兜崩翻踹,劈蹬截切。八卦掌有明腿、暗腿之用,但以腿掌齊至,暗腿為主。 4.身型身法: 八卦掌身形似遊龍,腰如軸立,身法講究擰裹鑽翻,圓活不滯,身隨步動,掌隨身變,步隨掌轉,上下協調,周身一動無有不動,擰旋走轉似流水,上下翻動如嬌龍。 (三)八卦掌的技擊原則: 以掌為法,以走為用,溶踢打摔拿為一體,循循相生無有窮盡。避正就斜,順勢順勁,虛實莫測,脫身化影。柔則棉裏藏針,沾粘隨化;剛則冷彈崩炸,迅如閃電驚雷。 八卦練功者從行步入手,內功為基,正形、通氣、懂勁、熟技、明變。以八大掌為母掌,演化出不同風格的實用掌法和套路。 八卦掌的器械種類很多,尤以八卦刀最為著名。 八卦掌不但是我國著名的三大內家拳之一,在國內各地廣為流傳

太乙五行拳的功法

以引為主,是武當丹法以形引氣的重要典範,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形體動作來加強五髒的功能,使五髒堅實,精氣充盈。為武當丹法內煉成丹提供必要的幫助,是修牆補屋階段較好的功法,望習者重視。 玉虛宮內導引功, 內煉五髒引五行。
太虛羽化虛空立, 周身放鬆妙無窮。真元內固生癸水, 萬法歸宗第一功。
手托明月引金風, 肺宮安寧天地明。
托天翹剪撐天地, 內閉三陽脾胃行。
霸王舉鼎神力大, 三焦貫通肝膽寧。
河車妙法誰人曉, 陰陽既濟離火平。
五氣朝元溶五行, 百脈齊收切莫輕。
五行導引功行畢, 內精外華化長生。
總 歌 注 解
歌訣:玉虛宮內導引功,內煉五髒引五行。
解:這兩句歌訣的含義是:武當太乙五行功是一種以導引的方法來鍛煉五髒的功法。練形導引的方法起源很早,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武當太乙五行功總歌開始就敘述了該功法的源流和功法的基本功能。即源於道家正統玉虛門中,是一種以導引為主要手段的修煉功法。該功法的主要功能就是鍛煉人的五髒,及五行之氣。道家和傳統醫學一樣把人體五髒分為五行;腎髒屬於水,肺髒屬於金,肝髒屬於木,心髒屬於火,脾髒屬於土。此乃五髒與五行屬性。
歌訣:太虛羽化虛空立,周身放鬆妙無窮。
解:此言預備式太虛羽化的內涵,及功效。太虛羽化是武當太乙五行功的預備式,顧名思義:就是正是練功前的準備, 其主要的目的是使練功者通過預備式的鍛煉,讓身體進入體態舒適,周身放鬆,氣血流暢。心曠神怡的境界。其內在的體感奧妙無窮。
歌訣:真元內固生癸水,萬法歸宗第一功。
解:此言是該功法第一式的內涵。道家修煉的理論中,把先天祖氣稱之為真元,先天祖氣藏於腎和命門之中,與元精、元神、俗稱上藥三品。可見把真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。傳統理論認為:人的真元後天補充來源於人的腎髒裏。後天的五穀之精也存在於腎髒之中。在中醫理論中又被稱為腎水、又叫癸水。腎髒在五形之中屬於水,而腎水則是修煉者內練成丹的最基本的保證。腎髒的強健程度直接的影響腎水的生成,也就直接的影響金丹內功中的“玉液還丹”功夫的進展。因此,隻有真元內固,才能保證癸水的生成。這種方法是眾多法門所修的第一功夫。因此武當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加強修煉者腎髒的鍛煉是有道理的。
附:關於腎髒功能的論述:腎主骨生髓,通於腦腎主藏精,而能生髓,髓居於骨中,骨依賴髓以充養。所以《素問?宣明五氣篇》說:“腎主骨”,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“腎生骨髓”。腎精充足,則骨髓的生化有源,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養而堅固有力。
歌訣:手托明月引金風,肺宮安寧天地明。
解:此言五行功第二式的動作內涵,金者:五行歸屬中的金,在人身之中肺髒屬金,風者:呼吸唏噓,往來之氣也。中醫的理論中認為:肺髒在五行之中屬金;在五行相生相克之中:金生水,水則養木,則五行相生,人體康健也。
手托是指動作的內涵。明月則是太陰的涵義。此句話的含義,通過手的動作來引動太陰肺經中真氣的運行,,使其流暢、充盈來達到鍛煉肺髒的目的。肺宮安寧天地明。此句話含義是人的肺髒功能強健,就會給人帶來健康。以下是關於肺髒的論述。
附:肺髒在人身體中位於胸膈內,膈膜之上,在五髒中之位置高,故有「華蓋」之稱。肺係上連喉嚨,開竅於鼻,司呼吸而外合皮毛,與自然界息息相通,五行屬金,色白,在液為涕,在誌為憂,藏魄,為相輔之官,有手太陰經屬肺髒而絡大腸腑,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。肺之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。中醫有“肺朝百脈”之說,意思是說人體所有血脈都會集於肺髒,血液在流經肺髒時,將其中殘存的廢物通過肺的呼吸而排出體外,又通過肺的作用將新鮮空氣吸入體內,彙入血中。新鮮的血液在宗氣的推動下,再循行於血脈,溫養著五髒六腑、四肢百骸。
歌訣:托天翹剪撐天地,內閉三陽脾胃行。
解:天地者:在人身體中天為上焦、地為下焦。人則為中焦,托天、撐地的含義,通過練功者的雙手上下動作來帶動身體內上下焦的抻拉。當上下焦對拉分離的時,中焦舒展流暢,因此淤滯疏導而散。傳統修真理論認為:人之元氣可分為:先天和後天,先天之元氣藏於腎,後天的元氣被稱為穀氣。它主要來源於五穀雜糧,人食五穀雜糧而納入體內。經食道而入胃。經脾的運化而成。此句的含義是通過托天撐地的動作,使人內閉手三陽經。抻拉足太陰脾經、足陽明經,讓其得以充分的舒展。從而達到鍛煉脾胃目的
附:關於脾髒的功能有如下的論述:中醫認為,脾為後天之本,能納穀受氣,取水穀之精微化生為血液。血的生成與脾髒的關係最為密切。脾的統血功能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的功能。我國早期的醫學著作《難經》指出:“脾裹血,溫五髒”,裹就是統攝的意思。清代沈目南說:“五髒六腑之血,全賴脾氣統攝。” “營血者,水穀之精氣也。脾胃有傷,營衛虛弱,故血失常道而妄行 ”,由於脾髒的運化,是水穀的精微轉化為精氣而通於血脈。可見鍛煉脾髒的重要。
歌訣:霸王舉鼎神力大,三焦貫通肝膽寧。
解:舉鼎是動作的含義。也包含著意識思維活動的內涵。當人的雙手向上舉起的時候,隨之而來的,就是真氣上提,經過上中下三焦而氣達雙手,同時也就把足蹶陰肝經的真氣提上來,從而達到了三焦暢通,補充肝髒,讓肝膽功能更健康目的。肝膽乃強筋骨之髒腑,筋骨乃人體力量發出主要的器官,因此,進行中焦的鍛煉,對於增加人體的力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以下是關於肝髒的論述
附:傳統中醫理論認為,肝藏血。唐代王冰解釋說:“肝藏血,心行之。人動則血運於諸經,人靜則血歸於肝。何者?肝主血海故也。”意思是說,肝髒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。當人體在運動的時候,身體各部的器官則需血量增加,循環血量也勢必相應增加,這時肝髒就把貯藏的血液釋放出來,以供身體活動的需要;當人在休息安靜的時候,全身活動量減少,部分血液便貯存在肝髒。如果藏血的功能出了問題,就會導致人身體不能正常的運行。就會出現諸如:兩目昏花、幹澀、夜盲;筋肉拘急,屈伸不利;若是肝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:肝氣逆亂,藏血不固,而引起出血病變,如吐血、嘔血、衄血,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。肝的功能主疏導排泄,肝髒疏泄功能正常的時候,則氣機條達舒暢,血隨氣行亦通暢無阻。若疏泄不及,肝鬱氣滯,可導致血瘀,出現胸脅刺痛等證。可見對肝髒的鍛煉是何等的重要!
歌訣:河車妙法誰人曉,陰陽既濟離火平。
解:倒轉河車的做法有幾個人知道呢?他地目的是什麼呢?傳統的五行屬性 理論認為:心髒屬火,腎髒屬水。傳統的中醫理論中認為:陰陽二氣的平衡與否,將直接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。腎水上升,離火下降其身乃安。傳統練養理論同樣認為: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證。尤其是離火,離火降則腎水升,則陰陽平衡而入修真之門。
附:關於心髒的論述:《內經》雲:“心主身之血脈”,“諸血者皆屬於心”。心髒是主導周身血液的重要器官。《內經》又說:“心者,生之本,神之變也,其華在麵,其充在血脈”,“心之合脈也,其榮色也”。意思是說:心髒是人生存的根本,決定人的神采的變化,當它正常時,心脈充盛,麵色就會紅潤光澤。反之,則心脈虛弱。由此可見,心在人身體中的生理上的重要程度。
歌訣:五氣朝元溶五行,百脈齊收切莫輕。
五行導引功行畢,內精外華化長生。
解:五氣朝元原指人體內五行之氣歸於氣海丹元,氣海丹元是人身真氣所藏之所。經過身體周流後的真氣,在融合了五髒祖氣之後,流回氣海丹元。此乃收功之勢,目的是把全身的真氣全部的收到氣海之中。此勢隨是收功之勢,但是更應該認真地做好。經過武當太乙五行功的練習,就會使你內壯精神,外顯光華而身體健康。 預備式:太虛羽化
歌 訣:太虛羽化自新生 忘掉吾相道自明。
自然妙法演大道 融彙虛空顯真形
解:預備式,顧名思義,就是練習五行功的準備式。 “太虛羽化自新生,忘掉吾相道自明。”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無中生有,陰極必陽的太極之理。忘掉我相,進入無為,使知“道”之何物。 “自然妙法演大道, 融彙虛空顯真形。”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:“道”法自然的道理。真種子產於虛空無形的靜態之中。
在做預備式的時候,應首先著重做好放鬆,讓身體全麵的放鬆下來。周身無一掛礙之處。繼而,須發聚鬆,毛孔齊張,達到練功者的身體與宇宙虛空融彙在一起。進入無為、無形、無相的境界。
行功姿勢:身體自然站立,兩腳橫開與肩同寬,成11字形。頭正身直,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,從頭到腳,進行周身放鬆。兩手自然下垂,貼於大腿兩側。
心 法:身體放鬆後,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和為一體,進入忘我境界。
行功要領:在練功時要慢慢的放鬆,體現慢而融之的特點。當身體鬆弛之後,方可行功。在練時,要重點體會身體的鬆弛感覺。
第一式: 真元內固
歌 訣:跨虎登山目瞪圓 真元鼓蕩壯先天
築基煉氣是根本 內煉真陽此為先
解:真元內固,顧名思義,就是讓真元內在穩固的意思。“跨虎登山目瞪圓,真元鼓蕩壯先天。”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真元內固式的動作要領及目的。跨虎登山講的是本式以騎跨動作為主,目瞪圓,是指開目行功,目的是用力瞪圓雙目,使腎中的真氣上提,已達到陰升陽降的目的。
“築基煉氣是根本,內煉真陽此為先。”此二句的含義是講述所有內練之法的根本是築基練氣。練氣的主要方法就是練真陽之氣。因此,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是鍛煉腎髒。當真元內壯達到鼓蕩開合的時候,就達到本式的鍛煉目的。
行功姿勢:接太虛羽化,兩腿彎曲,身體逐漸下蹲成中馬步樁,開目行功平視前方,兩手握固上提,兩臂向後背彎曲,外勞宮穴貼於後腰眼處(即腎髒外部)。
內功心法:行功時,觀想太陽照射在腰間,以命門為中心,包括兩腎在內,形成一個如太陽熱的圓形物體,其熱度直透體內。使腰腎發熱,身體舒適,頭正身直,法度自然圓潤,無任何僵硬痕跡。
行功要領:在行功時,要注意動作的精準。應當注意的內容有二:
1、開目,此動作的好壞,將直接影響腎水上提。
2、在行功時,一定要觀想到兩腎發熱的程度才可以連下一式。
目 的:河圖曰:“天一生水”,在人身體中五行屬水者,腎也。人的身體體質的好壞,內髒功能的強弱,與腎髒功能有直接的關係。腎主藏精,精是人體生命的能量來源,更是內煉成丹的基本物質。
在內丹功中,常有兩腎如湯煎得說法,就是兩腎在內功的作用下,不由自主地發熱。進行練精化氣的行功。此式讓兩腎人為的發熱的目的,也是為了鍛煉腎髒的功能。人為的創造兩腎如湯煎得功態。
第二式: 手托明月
歌 訣: 五行密錄法為先 太陰真氣內外連
金風引動潤肺腑 精華無形入丹元
解:此式名:手托明月,明月是太陰的別稱。說明此式是練手太陰經的。“五行密錄法為先,太陰真氣內外連”此二句的含義是指:在五行之中,金是五行之首,在人體五髒中,肺髒也是在最高的位子。肺是主宰人體的表裏的髒腑,有人體內外相連的功能。“金風引動潤肺腑,精華無形入丹元。”此二句的含義是太陰經得真氣流動以後,所帶來的效益,就是肺腑的滋潤。金能生水,水則是腎精的必備物質。故說精華無形入丹元。
行功姿勢:原式;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慢慢抬起,手指向前,手心向下,與肩同高。略停片刻,然後向外翻手,手心向上,由手大拇指向外引動,慢慢地向有左右橫開二臂,與身體成一線,略高於肩,手心向上,如托明月,略靜片刻。然後翻手手心向下,由身體兩側慢慢下壓,至於小腹同高後,兩手合向小腹前作抱球狀,兩手指相距一寸許,手心向上。慢慢上抱,與臍同高,翻手下壓,慢慢歸原式。反複4-8次。
心 法:兩手外展時,要以大拇指引動手臂像身體的兩側展開,要順其臂自動而動,雙手展開後要有托物之感,觀想雙手各托一輪明月,翻手下壓,抱球式要有內氣歸於丹田的感覺。
行功要領:在做此式的時候,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在兩手上抬時,要注意吊球之式,兩手外展的時候,要注意引動和自動相間。
2、在兩手下落的時候,要注意兩手的輕靈性,輕靈柔軟方有鶴形之勢。
3、在兩手上抱時,要注意兩手要有抱腹的感覺。
4、反手下壓時要有引氣歸元的感覺,所謂氣壯丹田即是此意。
目 的:開太陰肺經,以壯肺經之氣,肺經之氣又稱為金氣。在丹功中的五行理論中,金生水,金氣的旺盛有利於腎水的生成。 肺髒的強盛,則人的吐故納新能力旺盛,以利於周身毛孔的自然張開,與天地宇宙相呼吸,用歸元法,引內氣歸入丹田。
第三式 托天翹剪
歌 訣:五穀納精法最全, 一粒黍米產黃田。
托天翹剪回首式, 脾胃安寧可擎天
解: 托天之勢,顧名思義。手向上托舉,翹剪乃是手向上翹起之意。“五穀納精法最全,一粒黍米產黃田。”此二句的內涵講的是此式是運化五穀精微的最好方法。人的後天精氣來源於五穀,有脾胃來消化、吸收。因此,脾胃功能的強於弱,將直接的影響人體吸收五穀精微的效果。“托天翹剪回首式,脾胃安寧可擎天。”此二句的內涵之意,是講該式的練功動作特點。以及,該式的鍛煉的髒腑和效果。這兩句話重點的強調了在做該式的時候。要注意的動作如回頭等。
行功姿勢: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身體前抱起,指尖相對,相距一寸,手心向上,到與臍同高後,左手翻手向下壓至身體側麵原位,右手繼續上提至胸前,手心向上,指尖向前旋轉,托至頭頂,至極點。頭慢慢左轉,開目左看。左右各6次。
心 法:1、雙手上抱時,體會抱腹的感覺。
2、雙手上下相撐時,要有托天撐地的感覺
3、轉頭時盡量向後看。
行功要領:在做此式時,應當注意以下幾點:
1、抱腹時,要切實報到有大腹便便,沉沉欲墜的感覺後。方可做兩手上下齊分托天、翹剪之勢。
2、在做托天、翹剪的時候,應當注意感受兩手上有托天的感覺,下有按地的感覺。
3、要盡力的回頭後看。
目 的: 脾胃是人體五髒中,攝取五穀精微的重要髒腑,人食五穀經食道而入胃,經脾胃的運化吸收,才能補充人體的需要。是人體度外吸收能量的主要髒腑。脾胃功能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。
第四式: 霸王舉鼎
歌 訣:東海青龍將名揚 內藏三魂升瑞祥霸王舉鼎千斤力 三焦通暢萬壽疆
解:此式之名霸王舉鼎,乃說此式之功效可以增長力量。“東海青龍將名揚,內藏三魂升瑞祥。”東海青龍為隱喻:東者:甲乙木也;青龍:肝也,修真圖中喻此處藏魂。此二句的含義是肝髒的功能上升了,三魂則安詳寧和。麵先瑞祥。“霸王舉鼎千斤力,三焦通暢萬壽疆。”肝膽脾胃乃位於中焦,上連心肺,下係腎大小腸。其功能住人體的排泄。此二句內涵之意是:肝膽髒腑的功能正常,則人體三焦通暢。肝膽的功能增強,人體的筋腱的力量就強大。
行功姿勢:由原式起,雙手由身體兩側向身體前抱起,指尖相對,相距一寸,手心向上,經腹部繼續上提,至前胸,手心向上,指尖向前旋轉,托至頭上,至極點手心向上,指尖向後,兩手相距8寸許。然後兩手合十,指尖向上,兩掌相距2寸,由胸前降入丹田,歸元。共做6次。
心 法:1、雙手上抱時,要有抱腹的感覺。
2、托天時要極力托起重物的感覺。
行功要領:在練此式時,應當注意如下幾點:
1、平心靜氣,
2、 在做抱腹時,重點體會兩手的手托重物感覺,
3、在做兩手上托時,要重點體會兩手上舉重物的感覺。如果練習者的中焦不適,在練習時應采用閉
氣法。即上舉時,閉住呼吸,默數6個呼吸。切忌:不可過多!
目 的:肝膽位居中焦,在人身體中,主排泄疏導之能。肝膽的功能越強,則排泄疏導的功亦強。則三焦通暢人體康泰。另外,肝髒是人體藏血、排毒的重要器官,肝髒的功能強盛,則人體藏血、行血的功能就強。霸王舉鼎的目的就是要加強肝髒的功能。
第五式 倒轉河車
歌 訣:河車依法倒行拳 內升真水降心元
陰陽交替並行用,抽坎添離法延年
解:顧名思義,倒轉河車的功能就是把腎水提升上來,用以平和體內的心火。“河車依法倒行拳,內升真水降心元。”倒行拳:即是倒轉拳。內升真水指的是腎水,降心元之的是降心火。 此二句的內涵之意是:形容該式的動作要領,以及行功的作用。
行功姿勢:由原式起,雙手由身體兩側向外轉動,手心向前,握固。然後向前慢慢抬起小臂,雙肘同時彎曲成90度,拳心向上,拳眼向外,放於身體兩側。然後開始做立體太極式圓周運動,先轉動左拳,即左拳向前下------前-----前上,與乳同高。然後收回腰間。右手同時動作,向後收回,將拳收到腰間。然後慢慢的向前運動(同左拳一樣)。左右手同時運動,各做6-----36次。
心 法:速度要求緩慢,不宜過快。要細細體會雙手及兩拳的感覺。
行功要領:在行功中,要注意兩拳所轉得遠的大小。不可過小,尤其是兩個拳向後的時候,一定要盡處。 這是要重點體會肘部的感覺。兩拳向前的時候,要重點的體會小臂到肘的感覺。
目 的:此式是以調節心髒功能為目的。心髒的強盛,人的經曆就旺盛。因此,打開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,使真氣不斷的充盈兩經,達到陰平陽秘地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。
收式 五氣朝元
歌 訣:意氣相抱法易精 氣遍周身法常行
練就五行精華後 五氣朝元歸丹庭
解:顧名思義;就是周身所有的真氣,都流回丹元。“意氣相抱法易精,氣遍周身法常行。”此二句的含義是練功的具體要領,就是意氣相抱,用來行功。“練就五行精華後 五氣朝元歸丹庭”此二句的含義是指行功後,要注意的是五氣朝元收功。收功地目的是把練功所的真氣,收到氣海丹田之中。收功在整個練功的過程中,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練功是為了使人的精氣神更加充足,收功則是把所練之氣全部的收淨。如果收功時沒有把所練之氣收淨,真氣 就會在平時不由自主地在全身流動。習練者就會感到周身不適。因此,習練者切忌。
行功姿勢:由原式起,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,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與右手外勞宮,扣於丹田處,頭正體直,目視前方。
心 法: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回歸丹田,直到收淨為止。
功法名稱:
預備勢(無極勢)
起勢:混元一氣,旋轉乾坤
1、白猿出洞,雙峰拜日
2、懸崖勒馬,海底頂雲
3、蛟龍溟蒙,雷劈山洪
4、犀牛望月,轉身托天
5、青獅抱球,閃起金庭
6、豹子含美,仰頸驚林
7、大鵬展翅,群獸震驚
8、花鹿采芝,俯飲清泉
9、黃蟒含津,戲引眾猛
10、鯉魚打挺,波浪滔天
11、雄鷹探山,雙擒雞群
12、仙鶴騰空,飛舞風雲
13、金猴竊丹,爐火皆平
14、鯨鱷探月,波平浪靜
15、黑熊反掌,威震森林
16、金蟾脫殼,醉臥瑤池
17、喜鵲登枝,寒立梅蔭
18、蒼龍入海,意守心寧
19、野馬抖鬃,烈性飛騰
20、神猿入洞,性歸心田
21、彩鳳淩空,百鳥齊鳴
22、伏虎靈台,永守黃庭
23、搶元守一,正氣共存
收勢:動靜結合,反轉乾坤